<cite id="p9re4"></cite>
        <rp id="p9re4"></rp>

      1. <cite id="p9re4"></cite>
        1. 雞西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雞西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2019-12-24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企事業單位:

          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將《雞西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雞西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10月31日印發

           

           

           

          雞西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老齡事業,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黑政辦發〔2016〕12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雞西老齡事業發展現狀

          (一)“十二五”期間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老齡事業推進力度最大、發展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十二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全面完成。

          1.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參??側藬颠_到35.76萬人,其中,享受養老保險待遇10.64萬人。

          2.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進一步擴大,養老金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89萬人,享受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17.05萬人,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從“十一五”期末871.67元增長到2015年年末的1910.12元(不含中省直)。

          3.困難救助水平不斷提高,對城市低保家庭中60周歲以上孤老人員加發低保金。

          4.醫療保障能力不斷加強,市區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標準得到提高,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由2010年人均150元提高到2016年570元,增加超過3倍。積極探索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辦法,異地就醫更加便利。

          5.社會化養老服務日趨完善,全市養老機構床位達到6822張,每千位老人擁有床位數27張,全市現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1個。建立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可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低償和有償居家養老服務,全市居家養老服務站達到125個。

          6.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趨豐富,老年大學在校學員人數5000人次;全市老年體育人口達到60%。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社區(村)建老年協會456個,建會率達到89.8%。多數社區、鄉鎮建有老年活動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均設有老年活動室,各類老年群眾業余文藝團體達60多個。

          7.敬老助老社會氛圍進一步形成。建立高齡老年人尊老金發放制度。對80—89周歲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9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補貼全覆蓋。制定完善并實施了60周歲以上老年人優待服務政策,落實了市區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優惠待遇。

          (二)“十三五”雞西老齡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1.主要挑戰?!笆濉睍r期,我市將面臨更加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我市正處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期,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7.8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0.9%,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5.38萬人左右,占全市總人口的 25%左右。

          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及家庭小型化、純老住戶增多趨勢日益突出,失能失智老年人占比較高,貧困、低收入和失獨老年人占有一定比例等,這些均對老齡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城鄉老齡事業發展不均衡,農村養老保障水平還很低,養老服務設施和網絡建設還不到位,老年產業和老年服務市場發展較慢;亟待發展的老齡事業與資金投入相對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2.重要機遇?!笆濉睍r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決勝期,也是老齡事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國家從戰略高度對老齡事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推進老齡事業改革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重大決策部署。

          隨著政府職能不斷轉變,供給側改革需要補齊老齡事業民生短板,老齡工作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支持老齡事業發展的條件更加完善。隨著改革領域不斷擴大、進程不斷深入、體制不斷完善、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增強和養老資源配置不斷優化,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和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持續加快,為老齡事業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老齡產業、養老服務業將得到長足發展。

          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關心、支持、參與老齡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老年人自強自立意識進一步增強,參與社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越來越高,老齡事業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輿論等方面面臨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

           

          二、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努力把握老齡事業發展內在規律,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定向施策、更加注重任務落實,努力讓廣大老年人共享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成果,促進老齡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基本原則

          (一)適應時代要求創新思路,推動老齡工作向主動應對轉變,向統籌協調轉變,向加強人們全生命周期養老準備轉變,向同時注重老年人物質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轉變。

          (二)統籌做好家庭贍養和社會保障、物質供養和精神關愛、道德敬老和法律維權等工作,推動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放眼全局,完善養老、助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注重可操作性。

          (四)堅持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圍繞“五個老有”目標,讓老年人增加獲得感、幸福感。

          (五)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老齡事業發展的積極性。

           

          四、總體目標

          (一)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健全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融合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能力和供給水平。

          (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統籌城鄉的、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保障覆蓋率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和完善健康檔案和家庭醫生簽約制度,推動醫養結合發展。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村)建有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站、室)及老年健身活動場所。促進老年文化、體育、教育持續發展。

          (五)老年人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全面推行老年人宜居環境建設。加快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環境改造。社會參與老年人生活環境改造條件進一步改善。

          (六)老年人權益法律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積極努力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網絡,加大縣(市)、區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推進基層法律援助服務工作全方位開展。

          (七)老年產業快速健康發展。老年人多樣化養老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

           

          五、主要任務

          (一)提高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

          1.健全覆蓋城鄉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制度。

          1)繼續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借助全民參保登記,做好征繳擴面工作,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2)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機制。強化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激勵機制,穩步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探索增加喪葬補助、高齡津貼等激勵參保及減少基礎養老金流失機制。完善“未轉非”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

          3)加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完善基金運行情況分析和風險預警制度,創新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有效杜絕虛報、冒領、重復領取社保待遇現象,確?;鸢踩?。

          4)發揮商業保險補充作用。鼓勵開發商業性老年保險產品,提倡公民購買商業保險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研究探索老年人需要的其他保險產品。

          2.健全多層次覆蓋城鄉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制度。

          1)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斷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提高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和住院支付比例。全面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制度。

          2)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進一步提高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切實解決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醫”問題,繼續完善大病保險制度。

          3)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大力推進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工作,電子建檔率達到85%以上。逐步完善社區全科醫生上門服務制度,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持續性、綜合性、個體化醫療和咨詢服務;探索為需要長期照護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積極開展老年保健知識講座,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增強老年人自我保健和疾病防治能力。

          4)制定實施方便老年人就醫的優惠政策措施。三級醫療機構開設為65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加快實現“醫養結合”健康養老服務模式,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鼓勵支持公立醫療機構、社會辦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協作關系,為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簽約服務。鼓勵、提倡公立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療機構開展為老年人義診活動,對患有疾病行動不便的失能、半失能和高齡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發展老年病醫院、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

          5)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落實獎扶、特扶優先優惠政策,完善和落實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

          3.健全覆蓋所有困難老年人的社會救助制度。

          1)將符合條件的城鄉老年人家庭全部納入低保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逐步提高標準。加強對低收入老年人家庭的生活扶助,探索對貧困老年人、城鎮無子女老年人和獨生子女老年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

          2)對符合條件的城鄉生活困難老年人實行醫療救助。

          3)解決困難家庭失能老人生活照護問題,為生活困難且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發放護理補貼。

          4)倡導全社會開展幫扶、認養、資助等多種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動,積極發揮社會慈善在老年人扶貧濟困中的補充作用。

          (二)大力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1.完善在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支持下的居家養老。促進養老服務內容從基本生活照料向緊急救援、健康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心理咨詢、精神慰藉等方向延伸,提高服務的個性化、精細化水平,實現養老服務供給與老年人需求精準對接,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按照“資源整合、就近就便、功能配套、方便實用”要求,加快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支持網絡。到2020年,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有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

          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供給,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和境外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立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試點。制定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評定標準、老年護理機構服務評估標準,實行分級、動態管理。

          2.大力發展社區照料服務。按照“就近、便利、實用”原則,開展全托、日托、臨托等多種形式的社區老年照料服務。把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互助式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力爭實現7%左右的老年人由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和托養服務。

          3.加快養老機構建設。建成雞冠區養老服務中心、雞西市社會福利院失能護理樓、雞西市老年養護院、雞西市養老康復指導中心。到2020年,全市養老床位數達到 1.2 萬張左右(每千名老人35張養老床位)。其中,護理型床位占30 %、社會辦床位占7%以上。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對民間資本舉辦的各類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落實優惠政策,在用地、床位建設費和運營補貼上給予支持,在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與居民同價。實現機構養老“公辦”與“民辦”合理搭配,層次分明、功能互補。

          加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長期監護服務機構建設,加快推進養護型、醫護型、介戶型養老機構及臨終關懷機構建設。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4.加快老齡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將應對人口老齡化納入城市建設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區”建設。按照國家涉老工程技術要求,加快推進城鄉“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方便老年人養老、出行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其中無障礙設施應當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加強對居住小區、公園綠地、既有道路、建筑物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已建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相同條件下,對70周歲及以上(含70周歲)無配偶、無子女的孤寡老人家庭給予優先優待。

          5.加強養老服務專業隊伍建設。推進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機構建設,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開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加強專業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探索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社會地位、職業尊嚴、薪酬待遇、社會關懷等激勵措施,并逐步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工資福利待遇,逐步建立“社工+義工”養老服務模式,引進、挖掘具有專業背景的社工人才,壯大養老服務隊伍,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素質。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支持 社會團體(企業、個人)等參與加強養老服務專業教育、在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

          (三)不斷提高老年人優待水平

          1.進一步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優待老年人政策,實行優待項目適度統一,實現常住老人與戶籍老人同等享有優待。確保老年人在乘坐公共汽車、就醫、旅游等方面享受優待。

          2.落實養老服務優待政策。落實貧困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政策,逐步擴大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的覆蓋范圍并提高補帖標準,力爭到2020年年底,全市80周歲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高齡津貼政策,10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

          3.依托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各種形式的照顧和優先、優待服務。城市公共交通要全面落實老年人乘車費減免待遇,交通客運、醫療機構等公共服務單位要為老年人提供優先、優待服務。

          (四)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加快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進一步擴大各級老年大學(學校)辦學規模,“十三五”期間,在辦好市、縣(市)綜合性老年大學基礎上,力爭在各區均開辦老年大學, 充分發揮老年大學主陣地作用,實現由“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向“老有所為”拓展延伸。

          2.加強基層體育設施建設。在全市推進社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公園、廣場、社區等鋪裝健身步道,實現健身場地設施全面提檔升級。每年培訓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00人,其中老年人培訓比例占35%以上。

          3.加強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在城區50%以上的街道、社區 ,建立老年文化活動站,配備文藝器材和設備,打造“社區娛樂圈”工程,基本滿足社區老年人文化活動需求。

          4.建議市政府籌建老年活動中心,開展科學健康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積極組織老年文化節、老年體育節,整合廣場健身舞隊伍,組織老年人參加全民健身活動,使全市經常參加體育健身的老年人比例達到60%以上。

          5.報刊、電臺、電視等新聞媒體要開設老年人專題節目、專欄或專版,加強老齡工作宣傳報道,豐富老年文化生活。中小學校將敬老、愛老、助老作為教育內容,融入日常教學及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和青年志愿者,關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貧困老人等活動,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

          (五)積極推進老齡產業發展

          發揮政府宏觀指導作用,逐步把老齡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老齡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來開發、扶持。研究、制定、落實引導和扶持老齡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引導、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老齡產業。“十三五”期間,力爭在老齡產業研發、生產、經營方面有新突破。大力發展老年衛生養生保健、老年養老服務、老年娛樂、老年教育、老年旅游服務等產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六)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

          1.在社區服務和管理、關心教育下一代、調解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充分發揮老年人作用。大力推進老年志愿者服務,倡導和支持老年人開展“鄰里關愛互助”活動。

          2.開發老年人才資源,探索實現“老有所為”新途徑。繼續支持鼓勵老年學學會和有關社會組織在開展老年學研究、老齡問題調研、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七)強化老年維權服務工作

          1.進一步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制度,增加服務網點,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高效、優質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詢服務。鼓勵各級法院成立老年法庭或合議庭,對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老年當事人予以減、緩、免交訴訟費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組織,為符合條件、申請法律援助事項和法律咨詢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老年人實行公證費減免優惠制度。

          2.加大老年法律法規宣傳貫徹和落實力度,將學習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條例》納入全市“七五”普法規劃,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定期對老年人法規、政策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

          (八)加強老年社會管理服務

          1.進一步健全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工作經費、配齊配強專職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老齡工作隊伍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以適應老齡事業發展需要。

          2.加強老齡科學研究。制定老齡科學發展規劃和老齡科學研究鼓勵政策,完善老齡科學體系,加快老齡科學人才培養,建立老齡領域重大問題協調創新研究機制。開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深度研究,跟蹤老齡事業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關注老齡工作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實際,開展老齡問題調查研究,為制定涉老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3.推進老齡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老年人口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制度,探索建立老齡信息共享和信息化建設協調推進機制,建設涵蓋老年人口、為老服務、老齡工作等為主要內容的老齡基礎信息平臺。推動建設老齡事業統計指標體系,開展涉老大數據建設和應用試點示范工作,實現涉老信息的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和深化應用。

          4.全面建立和完善以基層老年人協會為主要形式的各類老年群眾組織,充分發揮老年人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以及開展文化教育、體育娛樂活動中的自助作用?;鶎永夏陞f會建設要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力爭實現頂層設計法制化、組織建設規范化、扶持措施制度化、作用發揮常態化。

          5.強化激勵機制。深入組織開展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區和“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推薦參加全國、省相關表彰。在全社會形成老齡工作爭先創優的良好局面,促進老齡事業加快發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領導,真正把老齡工作納入議事日程。老齡委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把老齡工作納入本部門工作計劃。各級老齡辦要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做好綜合協調、情況調度、信息交流、服務配合等工作,通過人大檢查、政府督查、政協視察等模式,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如期完成本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

          (二)完善投入機制。通過政策扶持、優化環境、加強服務等措施,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老齡事業,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步伐,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公辦民營、委托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產權的養老服務設施。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機構。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途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鼓勵對符合條件的醫院、學校、商業設施及其他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養老服務。

          (三)加強老齡宣傳工作。利用報刊、電臺、電視等媒體,廣泛開展人口老齡化形勢和有關老齡理論方針政策的宣傳,開展尊老敬老助老道德教育活動,提升全社會的老齡意識、敬老意識。充分利用老年節(重陽)、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開展系列愛老助老活動,表彰獎勵敬老愛老助老先進人物、先進單位,為老齡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

          (四)加大創新力度。圍繞本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緊密結合形勢變化和本地實際,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破除安于現狀的思想觀念,以為老年人辦實事、讓老年人得實惠為出發點,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不斷推進老齡工作創新。

          (五)建立督促檢查評估機制。本規劃由市老齡辦及其工作機構負責協調、督促、檢查有關部門和單位執行,2020年要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確保本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圓滿完成。



          中国特大黄片鸡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