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正處于一個大數據時代,它滲透在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老年大學也不例外。學員基本信息的數字化管理,為我們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通過對老年大學學員結構的分析,讓沉睡在電腦里的“冰冷的數據”活起來,探索和挖掘出數據背后的價值,為教學所用,為發展所用,進而推進學校下一步建設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運用這些分析數據對科學地開發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課程、更好地進行教學管理、做好“因材施教”等等,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成都高新區桂溪老年大學坐落在成都南面三環路側的城鄉結合部?,F有教學面積5000余平方米(其中一分校1500平方米),開班91個(本部65個,分校19個,輔導站7個)。教師54人,學員1894人,加上曲藝班80人(免費),輔導站314人(免費)總計2288人,總學員人次為3409。開辦五年來,學員的數量和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從百余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千人,從最初以原住農轉居為主,發展到現在的以遷居本轄區的城市居民為主等等,這一系列數據的變化都能成為不斷改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良性循環發展的重要依據。
在以下的分析中,學員人數不包含曲藝班和輔導站。因部分學員在多個專業、多個班學習,部分內容涉及到的學員數量與學員總人數有一定的差異。
一、學員年齡結構分析
學員中40-49歲165人,占學員總人數的8.7%;50-59歲767人,占學員總人數40.50%;60-69歲842人,占學員總人數44.40%;70-79歲116人,占學員總人數6.2%;80歲以上4人,占學員總人數0.21%。
從這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員年齡在50-69歲,占93.52%。50-59歲的這一年齡段的學員剛從工作崗位退休下來,身體尚好,大部分還沒有幫著子女照看孫輩,因此想到老年大學來繼續學習一些知識,完成年輕時因種種原因而未圓的夢。這批學員對知識性強的課程比較感興趣,如英語、繪畫、旅游地理、數碼攝影、數碼制作等。而60-69的學員更注重的是身體鍛煉, 益壽延年,喜歡娛樂生活和打太極拳、養生按摩、書法等。以上兩年齡段的學員是老年大學的主力軍。在設置課程時,首先要考慮他們的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一些貼近生活的知識性、實用性課程,滿足他們的需求。
二、學員性別結構分析
本?,F有學員1894人,男性學員313人,占學員總數的16.5%;女性學員1581人,占學員總數的84%。
女性學員遠多于男性學員,是現在每所老年大學的常見現象。男學員比較含蓄內斂,不喜歡張揚,不愿拋頭露面和結交陌生人朋友,喜靜不喜動,這些學員主要集中在書法、國畫班、攝影班、太極拳班。只有少部分男學員在交誼舞、摩登舞、拉丁舞班。我校6個民族舞蹈班竟只有1名男學員,現代舞班有2名男學員,3個形體舞蹈班、3個七彩健身舞班全是女學員。舞蹈專業班“一座難求”,班班爆滿,學員基本是女性,她們有的是為了強身健體,有的是想展示自己,滿足表演愿望。這些都是老年大學的主要成員,因此學??筛鶕靼嗾猩藬档葘嶋H情況,在教室安排上合理調配,力所能及的做好工作,滿足她們的學習愿望。
三、學員學歷結構分析
在學員中,研究生7人,占學員總人數0.3%;本科237人,占學員總人數13%;大專327人,占學員總人數17%;中專 180人,占學員總人數9.4%;高中707人,占學員總人數37.5%;初中360人,占學員總人數19%;小學76人,占學員總人數4%。
以上學員學歷結構說明,學員文化差距很大,高學歷的學員和低學歷的學員同在一個班級學習,搞好團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的問題。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有不少農轉居的學員,絕不能有學歷歧視。如何讓學歷高的學員和低學歷學員打成一片,學校采取了多項措施,如多組織二課堂、三課堂活動;建立各班的微信群,讓大家融合在一起,相互交流;在學習和活動中,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只有搞好團結,才能在學習中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
四、學員黨派結構分析
學校學員中現有中共黨員425人占學員總數的22%,其他黨派7人占0.3%。
在1894名學員中有425名共產黨員,令人十分欣喜。由此,學校建立了臨時黨委,各個系建立臨時黨支部,各班成立臨時黨小組。通過選舉,一些素質高,表現好的共產黨員進入了班委會、學生會,組織并協助學校搞好大型活動(如每年的學習成果匯報會),組織好“社會實踐周”活動以及第二課堂、三課堂的活動,充分發揮出黨員在群眾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五、學員所學專業結構分析
學校文學系594 人,占學員總人數的17%;聲樂系639 人,占總人數的19%;舞蹈系1116 人,占總人數的33%;武術系753 人,占總人數的22%。
從以上各系學員人數占比中,我們看到舞蹈類的專業占比最大,武術類的專業次之,說明鍛煉身體是學員的主要需求,在鍛煉中既強健了身體,又結交了新朋友。喜歡唱歌的學員也不少,學校為歌唱愛好者開設了六個班級,依然不能滿足學員們的需要,而樂器班相對薄弱,今后我們將根據老年人的需要,適當在這方面做一下考慮。文學類的專業人數排在最后,則說明喜歡國學的人,目前還不多。雖然國學相對深奧,但具有一定文學功底學員只要肯學都能有較大的提高。一個學校如果沒有開設傳統文化班,便缺乏文化底蘊,所以,國學班我們要堅持辦下去,讓更多喜歡傳統文化的學員在老年大學有一席之地。攝影3個班、繪畫5個班,書法3個班的學員也比較多,這部分學員大多是高學歷,他們是校園和社區文化的傳播者,我們要繼續加強對攝影、書畫課程的合理配置,滿足學員們的需要。分校學習攝影和書畫的學員不多,如何引導分校學員喜歡書法和繪畫是學校要考慮的問題,并思考根據分校學員的實際,合理設置更加貼近他們實際需求的課程。
六、學員所在社區結構分析
本轄區學員750人,占總人數的40%;其它社區1144人,占總人數的60%。由于地處城鄉結合部,隨著城鎮化的進程,肥沃的良田上崛起了座座高樓,新樓盤中不斷入住了新的市民。成都這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移居于此。使其他社區到我校來學習的新學員不斷增加,遠遠超過了本轄區的學員,而我校是一個街道辦事處為豐富本轄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其學習需求而開辦的老年大學,因此我們學校在報名程序上做了一些調整,優先滿足本轄區居民報名,在此基礎上,只要條件允許,我校都盡最大努力,滿足更多的來自其他社區的學員到我校學習。
七、學員居民結構分析
我?,F有農轉居學員258人,占總人數的14%,其它1636人為非農轉居學員,占總人數的86%。
我校原是主要為農轉居學員服務的學校,這是街道辦事處建校的初衷。2010年建校時只有157名學員,基本都是農轉居學員。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已及外來老年人的增多,學員的居民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非農轉居學員占了其大部分,為此我校立足于為農轉居學員服務的宗旨不變。設分校就是把老年大學辦在社區老年人的家門口,轄區的農轉居老年人能就近入學,并且采取補貼等各種措施,鼓勵他們參加老年大學學習,防止其被邊緣化。
八、新老學員結構分析
在2015年春季學期學員報名人數中,在2012年9月開始就讀的老學員有416人,占總人數的22%;2013年1月開始就讀的老學員有146人,占總人數(次)的8%;2014年1月開始就讀的老學員有1070人,占總人數的56%;2015年1月就讀的新學員有262人,占總人數的14%。
通過這組新學員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建校初就在學校就讀的老學員至今仍有416人,這批學員(大部分是農轉居學員)與學校共成長,說明他們認可這所學校,熱愛這所學校,這批學員已經與很多任課老師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盡管學校這幾年發展很快,但也趕不上老齡化的進度,學校也漸漸顯現出了“一座難求”的跡象。如何能盡可能讓更多的老年學員走進課堂學習,優化新老學員結構,研究學制問題是各級各類老年大學的重要課題。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我們全面掌握了學校當前的發展狀況,對今后如何優化老年教育資源配置,按需設課,增強專業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對學校黨支部、班委會的建設也提供了很完善的資料,對學校充分發揮黨支部、班委會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也更加明確了學校今后工作的發展方向,為進一步提升教學優質率,提升學員的滿意度打下良好的基礎。